西安“3·5”液化气爆炸事故应急处置
1998年,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储罐区发生一起因液化气泄漏而引发的恶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从3月5日16时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7日19时5分,其间共发生4次爆炸。这次恶性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其中消防官兵7名,罐区工作人员5名;33人严重烧伤,其中消防官兵 10余名。炸毁400立方米球罐2个,100立方米卧式储罐4个,烧毁气罐车10余辆,经济损失惨重。
1)基本情况
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位于西安市西郊大寨路南侧,周围是密集的工厂和生活区,向西为大寨村及液化气专用铁道站,1公里以外有西安煤气公司的3座1000立方米的煤气库。管理所内共有 10多个液化气储罐,其中有 100立方米卧式罐 10座,400立方米球罐 2座,110立方米球罐 2座,事故发生时,实际储量在1170t以上。
1998年 3月5日16时左右, 11号球罐底部阀门漏气,液化气呈雾状喷出。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抢修,先后有20多人用30多条棉被包堵漏气球阀,并朝被子上喷水,由于温度很低,水很快结冰,泄漏有所减弱。 11号球罐容积为 400立方米,罐内压力为2. OMPa,强大的压力使罐内液化气不断外泄。冲出阀门的液化气迅速汽化,形成厚度达750px以上的悬雾层。
16时5l分,工作人员揭开被子,试图关闭阀门,但由于11号罐球阀严重磨损而无法关闭,于是开始抢修,并直接在阀门上洒水使阀门结冰。同时报警求助。
2)处置经过
16时57分,西安市消防七中队1台消防车赶到现场,此时管理所几百平方米的大院已被液化气覆盖近一半。消防人员用一支开花水枪驱散空气中的液化气,并继续用湿棉被堵漏。为防止爆炸,消防官兵切断现场电源,清除火源,停止使用交通工具,禁止车辆接近现场。增援的消防官兵陆续赶到事故现场。先进入现场抢救的消防员由于未戴防毒面具,大多数已中毒丧失战斗力,由增援的人员替换下来。同时继续用棉被堵漏,用开花水枪驱散液化气,但仍无济于事。
18时40分,弥漫在空气中的液化气发生闪爆,火焰封住了大门出口,从火海中跑出了30多人。几分钟后,发生了第二次闪爆。现场指挥部原设在大门口外,第一次闪爆后后撤了30m,第二次闪爆又后撤了100m。这两次闪爆造成11人死亡,31人严重烧伤。
19时 12分, 11号罐发生爆炸。20时10分,与之相邻的12号 400立方米球罐发生爆炸,两罐爆炸后均向东倾斜,液化气从顶部裂口冲出,大火冲天。在11号罐和12号罐东侧有一排 10 x 100立方米的卧式储气罐组,最近的卧式罐距爆炸的球罐仅有六七米远。受11号罐、12号罐爆炸火场的影响,离球罐最近的4座卧式罐(7号、8号、9号、10号)相继起火燃烧。另外还有 6座 100立方米卧式罐和距 11号罐、12号罐西 20m处两座 100立方米的球罐在烈火威胁之下。
21时5分,与液化气站大门相对的3507工厂被窜来的火苗引发大火,但无人员伤亡。消防人员对未爆炸的储罐进行冷却保护。
当晚23时,又从附近城市调来4支消防队,共有消防官兵300余人和40多台消防车投入扑救。爆炸起火时的风向为西风,11号罐、12号罐爆炸后向东倾斜,由于及时扑救,终于保住了西边的两座1000m立方米球形罐。
3月6日下午,球形罐的大火已接近熄火,只有底部管口还在燃烧,4座卧式罐的火势仍十分凶猛。鉴于罐内还有大量的气体,所以只对罐壁喷水降温。
3月7日 19时5分,大火完全熄灭,其中10号罐燃气烧尽自灭, 7号罐被风吹灭.8号罐、9号罐为人工扑灭。大火一共燃烧了37个小时。
3)事故教训
1)必须制定周密的应急措施:
①首先要杜绝火源,防止液化气闪爆。液化气大量泄漏后,易形成混合爆炸气体,如无火源,爆炸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弄清风向,同时要迅速断绝一切火源。电源,特别是下风方向的火源,大至锅炉,小至铁器碰撞的火星都要断绝,这一点至关重要。其次要切断气源,断绝泄漏是防止火灾的根本措施。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办法堵漏。当无法通过关闭阀门等方法断绝泄漏时,可采取用木塞堵住泄漏口等应急措施。有时还可根据条件利用液化气蒸发时的冷却效应堵死泄漏口。当裂口处有液体泄漏并且内部压力不大时,可用石棉毯、麻袋片覆盖在裂口处,喷以大量的水。因温度下降,就会在覆盖物上结成很厚的冰,最后将裂口封死。针对这种阀门破损,罐内压力又很高的漏气情况,可采用给阀门加闷盖的办法来堵漏。当泄漏无法堵塞时,可以设法使泄漏的气体稳定燃烧,以防止液化气爆炸。
②做好警戒工作。使用气体检测仪测定危险范围,设置警戒区,及时将现场无关人员撤出警戒区,警戒区内的事故处理人员越少越好,防止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一切消防车辆不准进入警戒区。
③抢险要及时。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应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及时调派专勤力量。抢险人员进人险区时,要从上风、上坡处接近。在泄漏危险区,可以用喷雾水枪(也可用开花水枪)由下向上不停喷射,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也可以用大量的喷雾水枪驱赶液化气气云,改变气云流动方向,使液化气在安全地带扩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施放大量的水蒸气或氮气,以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状的液化气,可以用中倍泡沫覆盖,以降低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体云的范围,降低危险。
(2)提高消防能力:
①改善消防器材装备。液化气泄漏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浓度后,遇到火种即发生爆炸。混合气体到处漂移,边界难定。最有效的办法是用可燃气体检测仪
测试。在这次事故中,无论是气站还是消防队,都没有这种设备,当时指挥员发出了禁止一切火种的命令,但没有仪器确定危险边界以便进行警戒,所以导致了闪爆。防止闪爆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喷雾水驱散液化气,但现场的消防车不具备这种功能。因此,应加强消防部队的装备,提高其战斗力。
②提高处置特种火灾的能力。在这次事故中,伤亡人员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场抢险人员过多,扑救火灾搞“人海战术”。常规的训练缺乏仿真性,真正到了火场,消防人员适应性差;特殊火灾发生次数少。为此,必须大力开展模拟训练。指挥员应熟知此类事故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方法和程序,根据特殊火灾的要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事故处置预案。消防人员应加强针对性战术训练与演习。对重点单位,消防队要进人现场实地训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模拟训练基地。通过多种方法使消防人员做到有备而战,掌握火灾扑救方法。
(文章摘自《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